募資 – 5, 向政府募資? 申請政府補助計劃SBIR
有沒有搞錯,和政府募資要錢?
沒錯,不只可以向政府募資要錢,還有低利貨款可以申請借錢,有各種各樣的貨款方式,幾十萬到五百萬都有,很多甚至不用扺押品,詳見http://sme.moeasmea.gov.tw/SME/main/loan/,看起來比銀行還好,真是佛心來的,如果你有需要,不妨試試看。當然因為是貨款,將來還是要還的,還有一種更好康的,就是政府補助研發專案,政府給你錢做研發,不要你的股票,而且錢還不用還,真的假的?不會錯的,其中對工程師創業的高科技新創公司,最實用的就是SBIR了,我自己就拿了二次,所以這章也算是我的實作經驗分享,希望會幫到你。
什麼SBIR?
SBIR是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的縮寫,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世界上有些國家政府,其中也包含台灣,為了鼓勵中小企業加強創新技術或產品的研發能力,降低資金需求門檻,所訂定的補助及輔導計畫。台灣政府每年會編列幾十億的預算,由經濟部技術處主辨,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企業補助計畫,補助四、五百家的中小型研發型公司,幾十萬到幾佰萬不等的補助金額,對新創公司很有助益,這裡要真正給我們的經濟部按一個讚。要申請SBIR之前,請先讀好網站上的所有資料,有基本知識後,再讀本章會比較有感覺。http://www.sbir.org.tw/SBIR/web/Default.aspx。
另外,政府輔助公司,不是只有SBIR,還有業界科專,雖然都是政府輔助研發,本質上大致一樣,但最大的差異是計畫大小很不一樣,SBIR計畫從數十萬到最多一千多萬的計畫總經費,而業界科專則是動輒數千萬到六千萬的總預算,也有策略性專案可以超過六千萬的。所以業界科專是給大公司的,可能要上市上櫃公司來申請比較適合,雖然業界科專可以聯合申請,創業公司可以和大公司一起共同申請,不過共同申請溝通協調難度較高,而且就算創業公司是實際計畫執行者,因為公司大小的問題,在報帳及補助款分配上也會處於劣勢,實在不好搞。小型新創公司還是SBIR比較合適。不過如果你對業界科專有興趣,可以參考技術處網站http://www.moea.gov.tw/Mns/doit/content/SubMenu.aspx?menu_id=5336。我對業界科專也是有一次成功申請過關,總經費超過六千萬,大案子;和一次申請失敗經驗。不過因為不是在創業公司做的,所以我不會在本章針對科專做太多討論,科專申請和SBIR大同小異,只是規模較大,讀完本章也可以掌握六七分神韻了。
SBIR是補助,不是投資
補助的好處是政府給你錢,但不要你的股票,對公司所有權不會有影響。但是因為是補助,所以你要向政府報帳,政府也不會什麼都補助,有很多不能報的東西,還要符合他們的規定,才能拿到錢。另外,政府會用Match的方式,就是你要自己出一元,他才給你一元,自己出的叫自籌款,政府出的叫補助款,加在一起叫計畫總經費。在申請計畫的時候,申請經費可以是自籌款和補助款是最多1:1的比例,就是50/50,就是說如果總計畫經費是八百萬,你要想辦法自籌50%就是四百萬,SBIR會補助你不足的另外四百萬。不過實務上,通過審核的計畫,經過審核、刪除部分計畫項目後,最常見的比例是2:1,就是假使八百萬的計畫經費被砍到六百萬,可能你要自己拿出來約67%的四百萬,SBIR會補助你不足的33%約二百萬。所以申請補助款四百萬,結果通過後剩二百萬。
喔,變好少。拜託,你也幫幫忙,二百萬資金給你而且不求回報,有些創投投了二百萬後就變成你爺爺了,什麼都要聽他的,政府對你這麼好還嫌。你應該把SBIR的補助款當成公司現金收入,因為沒有這補助可能你就要多花二百萬才能完成某某事,二百萬不好賺的,要好好珍惜。另外,政府是補助一個技術開發計畫,不是補助你的產品開發,是計畫導向的技術產出補助,不在這個計畫裡的產品開發,是沒有補助的。
這麼好康,那為什麼不是每個創業公司都去申請?
所以你的第一個疑問應該是,有這麼容易嗎?對,這是一個正確的問題,答案是,不容易,但是比向創投募資容易,不過如果你的公司如果還不ready向包含FF的投資人募資,就是人才、市場、產品、商業模式等前面章節談到的創業前的準備工作還未完成,你可能也不會ready SBIR的申請。申請SBIR,和募資的過程也有少許相似,申請書就像BP,是如何把你的Idea和評審委員清楚說明的重要工具。所以你要把SBIR的申請過程向和創投募資一樣的心態來執行,不過過程單純很多,沒有LOI,term sheet,DD等等,所有資料都要寫在申請書裡,除了最後的審議會議需要簡報和當面問答,其它都是用書面做申請和回覆。因此不像BP只是向投資人募資的敲門磚,申請書則是SBIR申請過程中最主要的募資工具。募資過程中和投資人或創投AO的互動,在SBIR中也是沒有的,頂多是和SBIR辨公室的承辨人有一些關於程序或計畫書格式的討論,承辨人不是AO,他(她) 不必也不會幫你在審議會站台,反而是評審委員聴完你的簡報後,如果喜歡你的計畫,需要推薦你的計畫給有政府大官在內的指導委員會做最後的核準,有AO的功能,這個流程等下還會詳述。總之,雖然SBIR是補助的型式,但請把SBIR當成是政府對你的投資,值不值得被投資就要看你在申請書裡說故事的功力了。
基本申請資格
除了公司是不是ready被投資外,SBIR申請還有一些硬規定,你必須符合才能申請:
“(一)符合「中小企業認定標準」所稱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並合於下列標準之事業:
– 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 人者。
– 除前款規定外之其他行業前一年營業額在新臺幣一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100 人者。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符申請資格:
1.於5年內曾有執行政府科技計畫之重大違約紀錄者。
2.有因執行政府科技計畫受停權處分,且其期間尚未屆滿情事。
3.於3年內有欠繳應納稅捐情事。
4.公司負責人及經理人具有「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第三條所稱投資人之情事。
(三)所提計畫之執行場所應於我國管轄區域內。
(四)外國公司得先提出計畫申請,惟應於審查通過簽約前符合上述資格。
(五)申請「創新服務」計畫者,得為從事研究發展活動相關業務具有稅籍登記之事務所及醫療法人。
(六)以「研發聯盟」形式申請計畫者須為中小企業,但得與學校、法人或國內、外研究機構共同申請。聯盟半數成員須為中小企業,且每一中小企業成員以參與1項研發聯盟推動計畫為原則。
(七)如先執行Phase 1後再申請Phase 2,須待Phase 1結案且經Phase 1委員同意後,始得申請Phase 2。”
這裡要說明的是此處” 法人” 指的是半官方財團法人,如工研院、資策會等,不是一般的公司法人。另外有沒有看到第四條,外國公司也可以申請,所以如果你的公司設在國外,在台灣是分公司的型式,也符合條件喔。
基本認識
根據SBIR網站上的說明:
“SBIR依申請之研發計畫屬性分為「創新技術」與「創新服務」,並依申請階段分為「先期研究/先期規劃」(Phase 1)、「研究開發/細部計畫」(Phase 2)與「加值應用」(Phase 2+),再依申請對象區分為「個別申請」與「研發聯盟」。
「先期研究/先期規劃」(Phase 1)是指針對具產業效益之創新構想進行小規模實驗或數值分析以驗證該構想可達成預期技術(計畫)目標之研究。申請廠商需敘明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擬採用之創新構想、預期達成之產業效益以及相關之研發經驗與執行規劃。
「研究開發/細部計畫」(Phase 2)係指針對具產業效益及明確可行性之創新構想進行產品、生產方法或服務機制研發,其中生產方法之研發可延伸至小量試產階段。申請廠商需敘明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具體可行之創新構想、預期達成之產業效益以及相關之研發經驗與執行規劃。(若申請創新服務細部計畫,結案前應包含1-3個月試營運,並列出相關試營運之量化KPI指標。)
「加值應用」(Phase 2+)係指將Phase 2研發成果產品商品化所須之工程化技術、工業設計、模具開發技術、試量產技術、初次市場調查等規劃,以達成技術加值、產品加值或價值鏈連結與加值。”
“創新技術” 是傳統SBIR的範圍,是補助你的技術研發計畫,計畫產出是一項技術,產品則是這項技術的應用,不是產出,但不能應用的技術是無用的。”創新服務”的產出是服務,成功的服務應用是靠滿足客戶需求和好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不具吸引力的商業模式,就是無用的服務,請確實理解這裡我說的話。實務上來看,創新服務的申請難多了,因為本書前面在產品規畫章節說明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是靠不斷的嘗試和修正而來,和一開始BP裡的規畫可能相去甚遠。如果你自己還要修修改改才知道答案,如何要說服大多都沒有實務經驗的學者教授評審委員,你有一個世界無敵捧的創新服務商業模式,保證能獲利?所以我建議你還是以申請創新技術為優先。
Phase 1比較像先期研究,做Prototype的階段,一般新創公司要能申請SBIR,創業前的準備和募資條件也應該比較成熟,否則可能公司可能連成立也不會成立的。Phase 1的補助款大概幾十萬,很少超過百萬,Phase 2補助款大約是一百萬到四百萬間,所以我們一般人都會想應該是從Phase 2來申請。當然這樣想是對的,不過對沒有經驗的菜鳥申請公司,Phase2計畫書寫的不夠好,本來不會過,但是沒有爛到要直接丟到垃圾桶,題目還算有趣,很可能會被打到Phase1重新申請。我第一次申請SBIR就是這樣,Phase2計畫申請補助四百萬,當然我現在看來當時的計畫書真得寫的不合口味,最後被打到Phase1七十萬補助通過,當下有一點受辱的感覺,本來不打算簽約了,不過後來想想,七十萬也是錢,摸摸鼻子也就簽了,後來也是順利結案,然後也又申請了一次Phase2,幾百萬的補助款,也過了,也結案了。所以政府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要了解才行。最後,Phase2+是Phase2技術開發完成後,產品的試量產試營運階段補助,雖然聴上去合理,但其實實務上通過的補助案不多,金額也不高,請留意。
第一步,Download申請書template和申請表格
請先到網站http://www.sbir.org.tw/SBIR/web/Download_apply.aspx下載所有文件回來,”附件A計畫書格式”,就是最主要要完成的申請書包含template,你的大部分時間都會花在這個文件裡。SBIR不像BP,不可以任意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說明你的題目,必須完全遵守申請書的格式,所以骨不能動,只能加肉,不遵守的話可能會被退件的。另外這雖然不常發生,不過申請書格式可能會修改,所以記得要用最新的下載來完成你的申請書。其他申請表格也要適當填寫,不過應該花不了太多你的時間。
第二步,找一個計畫書寫手
這個人最好是你自己公司的開發人員,有寫過計畫書經驗的人就完美了,如果沒有,碩博生幫老師寫過計畫的人也可以,如果找沒經驗的人來寫就算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帶,也會很辛苦的,要磨過好久才會了解如何寫好。找到這個寫手後,要給他至少一個月的100%工作時間,寫計畫書是一個全職工作,不要輕忽他的工作量。如果公司內部真的找不到,其實有專門幫人寫計畫書的外包人員,甚至聽說還有補習班,上網找一下,或是問你在工研院或資策會上班的朋友,應該不難找到。另外,每週至少一次的review會議,多找幾個懂的人來做Advisor,可以幫助寫手加快速度,減少錯誤。
寫SBIR申請書是技術包裝的工藝
一個技術,講普通一點不過就是一些程式碼,或者一些電子零件,一個製程,或一些生技的製作成果;但也可以說一個創新的軟體技術,減少了50%的頻寬需求,也等於節省了50%的營運成本。一個整合性的電子硬體平台,支持了一個適合老人的閱讀器平台功能,大大增加了消費電子產品的老年人客層。一個關鍵製程的改進,可能節省30%的耗電量,效益將十分驚人。一個生技產品的製作改良,可能讓假貨充斥又高貴的樟芝,變得可以大量生產的保健產品。實際上都是一樣的東西,但是如果說得好,本來感覺普通的東西,可以讓人眼睛一亮,心動不己。這不靠什麼,靠得是用功把這個技術包裝起來,是行銷Marketing的功力。把生硬的技術,轉變成可以對應錢號Dollar Sign的圓夢工程,SBIR的申請書就是把某項技術包裝成精湛工藝的說明書。所以技術的具體效益,龐大的市場潛力,可以廣泛應用的未來性產品,加上你們公司優秀的台灣菁英工程師們通力合作,就是成功的保証,也是你SBIR能通過與否的重要因素。如果你把以上這段的包裝形容詞如”龐大的”,”廣泛”,”優秀的” 字眼拿掉,就發覺這個包裝工程仍然是以人才,市場,產品,商業模式,和BP一樣的道理來說明你的idea,所以寫SBIR時也可以把你的BP拿出來剪貼一番,加一些有點肉麻但不露骨的形容詞來滿足觀眾。
開始撰寫計畫申請書
計畫名稱
幫計畫命名是一門學問,我建議你參考歷年指委會通過歷年的SBIR計畫名稱http://www.sbir.org.tw/SBIR/web/Factorylist.aspx,來命名你的計畫,你可以看到很多大案子名字都是又臭又長,什麼什麼高效能平台開發計畫,或是新型XX和XX應用技術研發計畫。基本上,這些都是符合SBIR申請口味的菜,你一定看不到叫做”開發新型電子刮鬍刀”的計畫名稱,因為刮鬍刀太low了,至少應該叫”電子機器人除毛設備”,另外,SBIR不補助產品開發,所以要叫”高效能電子機器人除毛設備關鍵技術開發計畫”,才符合口味,雖然我有點開玩笑的講這個例子,不過我希望你看懂我的意思。
計畫架構
計畫書第一要先完成的就是計畫架構的討論,完成了計畫架構,其他部分才能展開,什麼是計畫架構呢?就是這個計畫產出技術的大項分工圖,以SBIR來看,三個分項加上各有兩到三個次項就差不多了,不過如果錢要的多一點,可以分項可以多一點,方便等一下要說的預算編列,也留一點空間讓委員來刪。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計畫架構的例子:
分項一(45%): 前台XX技術開發
— 次項一 創新技術一
— 次項二 社群網站嵌入XX功能研發
— 次項三 智慧手機Apps
分項二(35%): 後台網站系統管理平台
— 次項一 子系統開發一
— 次項二 巨量數值分析
— 次項三 XXX
分項三(20%): 技術驗證及測試
— 次項一 XXX
— 次項二 XXX
另外一個例子:
要注意的是,計畫分項的名稱最好也能和計畫名稱相呼應,但也不要太虛,矯揉做作,要合乎正常開發計畫的分工邏輯才好。這個計畫架構一但訂下,之後的計畫內容就會環繞著這些分項做文章,包含預算和人員編制,計畫產出和效益,還有最後的分工時程和查核點KPI,都會沿著這個骨架長出肉來,前後呼應。如果計畫書寫到一半後還要修改架構,寫計畫書的寫手就會痛苦不堪,因為要傷筋動骨的大修改了。這個說法,如果你沒有親身經歷過一次,可能不好理解,不過沒關係,最多浪費一點時間就會體會了,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一些計畫書的範例在這裡,http://www.sbir.org.tw/SBIR/web/TemplateDeclare.aspx,可以參考。
預算編列
根據我多次申請的經驗,和一些箇中高手傳授經驗,預算編列和利益分配才是真格的第一步,因為SBIR的報帳申請原則,一般公司最多可報的項目是人事費,可佔總經費的五成到七成,第二是業務費、這裡包含外包(委外開發和委外研究)的費用,可以佔總經費的二成到三成,最後才是什麼設備費,維護費,差旅費,設備費報帳還要考慮使用年限的比例和Depreciation的會計價值,這些都是難報錢又少的項目,最多全部佔一成。所以人事和外包是最能報的部分,舉個例子,如果你計畫總經費八百萬,人事費佔七成,計畫時期一年半,代表的是你在這個計畫裡,一年半內至少要花五百六十萬薪水,平均每個月31萬,不含勞健保(勞健保費不能報),如果平均月薪四萬,代表公司至少要有八個人可以用來報帳,而且總經理,公司幹部,sales的薪水等不能100%報在裡面,因為不合理,所以算一算你的公司至少要有十五個人才夠報八百萬一年半的計畫,另外如果外包是佔三成,那在這一年半內,你真真實實要花二百四十萬給外包人員,用發票才能報帳。
所以你要先完成如下的預算表範例(裡面的數字只是舉例,讓你比較有感覺),然後計畫架構比重,分工時程和人員安排,再根據這個預算表安排資源,加總到這個表上的數字,才算前後呼應,完成計畫申請書。
研發總經費預算表
金額單位:千元
會計科目 | 政府補助款 | 公司自籌款 | 合計 | |
1.人事費 | (1)研發人員 | 2,250 | 2,750 | 5,000 |
(2)顧問 | ||||
小計 | 2,250 | 2,750 | 5,000 | |
2.消耗性器材及原材料費 | 22 | 28 | 50 | |
3.研發設備使用費 | 45 | 55 | 100 | |
4.研發設備維護費 | ||||
5.技術引進及委託研究費 | (1)技術或智慧財產權購買費 | |||
(2)委託研究費 | 216 | 264 | 480 | |
(3)委託勞務費 | 900 | 1,100 | 2,000 | |
(4)委託設計費 | ||||
小計 | 3,433.5 | 4,196.5 | 7,630 | |
6.國內差旅費 | ||||
合 計 | 3,433.5 | 4,196.5 | 7,630 | |
百 分 比 | 45% | 55% | 100% |
這個預算金額分配百分比有許多潛規則,我在上面大致講完了,不過可能還有不足的,不小心踩到的紅線也好,或是故意作球給委員砍的預算項目,例如外包部份最會被砍,你可能要安排一大包加上一小包,小包是預備被砍的,大包要藏關鍵技術所以不能砍,這些都是需要經驗,所以找一個有經驗的老手幫你操盤比較容易通過。還有不管大包小包在計畫送審時都要完成合作意向書MOU的簽訂,所以小包你要找熟的人,大章好蓋,而且被當砲灰不傷感情的夥伴,唉,真煩,還是人事費最好用。
計畫書結構
預算編列和計畫結構完成後就可以進行其他細部的規畫,以下是最近一期的申請書格式,申請書完成後,大概50頁到100頁的內容應該是合理的期待,通常經費要求越多,頁數會成正比。
壹、公司概況
一、基本資料
二、營運及財務狀況
三、經營團隊
四、研發能力與實績
貳、計畫內容與實施方式 **
一、背景與說明
二、國內外產業現況、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
三、計畫目標與規格 **
四、計畫架構與實施方式 **
五、聯合開/研發聯盟計畫分工及智財權管理
六、預期效益 **
參、風險評估與智財分析
一、風險評估與因應對策
二、智慧財產權檢索與管理*
肆、計畫執行查核點說明與經費需求 **
一、預定進度及查核點 ***
二、參與計畫研究發展人員簡歷表
三、總經費需求 **
打星號**是計畫書的重點,但請你留意的是,沒有打星號不代表你可以亂寫,例如”國內外產業現況、發展趨勢及競爭力分析”,就是你要把你的BP搬出來,把市場和競爭優勢分析貼上來。”背景與說明”,就是要把你的題目(也許是題目裡需要的技術) ,拿出來大力宣傳一番。整個第一章也在說明你創業至今,創業團隊實力和業績,基本上整個沒有星號的章節,就是你大力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吹噓本事驗收,好好完成這些章節是基本功,如果連自己題目的願景和競爭的優勢都說不好,如何要政府投資你。
但為何這些章節沒有星號呢?因為勝負不在這裡,主要就是因為評委看多計畫書了,你的豐功偉業,偉大理想,人人都寫得很大,如果題目好,評委讀一點就可以感受到,他就不會細看了。反而是計畫實際要如何執行呢?效益如何?如何驗收?才是評委會細看的地方。這些星號章節寫的不好,但題目好,結果就會和我以前一樣從Phase2打Phase1重寫。所以結論是沒有星號的章節重量,八股作文不可少;有星號的章節重質,要好好用心寫,是計畫申請會過不過的決勝章節。
預定進度及查核點
如果前面的章節都寫的很到位,題目定位、市場趨勢、競爭力分析、團隊實力和經驗,寫的又好又有前景,最好能幫助台灣產業升級,該有量的地方有量;該有質的地方明確有內容,計畫結構完整,分工比例明確可執行,預算編列合理,計畫產出有價值,效益量化KPI又具體,這個計畫申請書應該有七十分了。最後一個計畫書的關鍵決勝點就在查核點的規畫上了,前面有說過,評委的角色有AO的成份,除了審核和推薦外,還要負責結案成果驗收,如果查核點具體,又有實際成果產出可供驗証,功能可以操作,效能指標KPI可以具體量化和檢查,重要技術突破點還可以實機展示效益,那不是幫評委解決一個如何驗收的大問題,計畫寫的好不過也難。所以查核點的設計是要盡量量化,具體,例如XX功能反應時間不得高於二秒,從評委的角度思考如們驗收的問題,就可掌握精要。
計畫申請流程,時間
終於計畫書寫好了,要送件了,那申請要多久呢?我的經驗是,從送件到收到書面回覆和書面意見,大約一個月,到審核會完成決議推薦,簽改計畫書到簽約,大約再一到二個月,所以從送件到通過簽約,大約二到三個月。加上寫計畫書,最快大概也要二到三個月,簽約後收到第一筆錢還要再加上約二到三個月的處理時間。所以如果你今天決定開始申請SBIR,一切順利,預計六到九個月後可以拿到第一筆現金補助款。其他SBIR相關的申請流程,官網寫的很清楚,我就不贅述了。
審查會議和書面意見
前面說過,申請SBIR唯一要針對計畫內容做面對面簡報和應答的,就是審查會議了。會議之前數天,你會收到評委看過你的計畫書後,提出的書面意見,你必須書面答覆,然後在審查會議當天印出來,訂在計畫書前做附件,給委員參考。書面問題如以下範例:
1, 本研發計畫實作與成效具備競爭優勢,惟計畫中採用之關鍵技術皆源自國際重要之會議及期刊論文,已公開及撰寫中的專利多偏於系統面或與專案內容較無相關,需要進一步補充專案與先期計畫或本計畫之關聯性。
2, 本研發計畫所採用的P2P相關技術皆雷同於現階段成熟之理論基礎,研發團隊需明確規劃專利技術方向,以掌握關鍵自主技術。請補充說明。
3, 請說明最大延遲次數(KPI)之估算準則。請說明本案於不同網路(如有線、無線、Cellular)測試下之KPI指標。
4, 本案除P2P Streaming演算及資源管理外,亦需外加Server以強化系統QoS,請說明本案產出之Components及整體系統運作Scenario。
5, 轉委託研究之P2P Streaming STUN NAT穿透技術開發與Hybrid P2P Streaming應用模組開發需在計畫書中補述其相關性及闡述其必要性。
這些只是範例,你要把每一題都仔細看懂,當做申論題好好回答。看懂題目和其隱含的意思是很重要的,以第五題為例,評委在質疑此項轉委託研究外包之必要性,答的不令他滿意本項就有可能被砍掉了。
審查會議會由評審委員主持,一般SBIR應有一位主審和二位評審,業界科專看大小,可能有五到七位的評委。SBIR審查會議除了三位評委外,還可能有包含你的承辨人的其他人列席參加,但他們不會發表意見。相對的,你也可以有三位人員出席,最好是總經理主講,CTO出席備詢,也可以邀請外包單位代表出席做補充和備詢,如果有一名如工研院或資策會的業科老鳥在場,隨時可做狀況處理,就完美了。每個廠商大概有四十到五十分鐘的時間報告,一個接一個的,安排在一起,所以一定很準時。
在會議中,你大約有二十分鐘做簡報,二十分鐘問答,簡報只要好好準備,把計畫內容重點說明清楚,再加上評委在會前給你的書面問題回應補充,二十分鐘簡報應可輕騎過關,最難的是後面二十分鐘的問答部分,如果回答不好,就會像待在地獄一樣痛苦,而且一定會影響結果。但怎樣才叫好呢?這真是一言難盡,如果你有做sales到客戶那裡講標備詢,或政務官被立法委員質詢的經驗,就會可以類比到這個場景,有人會故意問一個陷阱題讓你來跳,大部分的人問你的題目應該自己都有先入為主的答案了,只是看你的反應而己。所以在這裡的原則是,不出錯比答對重要,先求不扣分,再求加分。如果真的不會答,用自己的方式,答非所問,呆一點,雖然不好,但時間有限,委員一個人只有幾分鐘問你,也許他也沒時間再追問下去了。
其實這樣消極的應對當然不好,會議是短兵相接,事前的情報收集準備才是制勝關鍵,你應該從委員的書面意見裡就可以猜出問題方向,好好讀懂委員的問題,花幾天的時間慢慢回答,正向而虛心,補充計畫書裡不足的部分,清楚說明。出發前再和老手沙盤推演一番,會比較有勝算。回應時,要有自信的說明你己經想清楚了,也準備好了,這個申請計畫代表的是一個決心,就算是補助案不過你也會做下去,它的產出是一個關鍵技術,有了技術,之後你的產品或服務才會成功,而且會賺錢,回答過程中不斷的重覆強調你的技術亮點Highlights,讓委員牢牢記著。這些要點掌握住了,就算委員挖洞給你跳,你也跳不下去的,委員也比較有把握可以推薦你的計畫給指委會了。
評審委員一般是大學教授,正常的狀況下在審查會前你不會知道誰是評委,審查會中會有名字放在桌前,但你們也不會有時間互換名片,所以你只能把他們當成路人甲。大學教授雖然都是博士,人都聰明,但真的有業界實務經驗的人不多(well,但我也有認識實務很強的老師),老實說,你能創業至今,如果又待過業界很久,以你的角度看,他們大部分都是理論派,原理可以說的頭頭是道,不過其實他們不懂如何執行,可能也有眼高手低,高調空談的毛病。不過,你連大公司裡的小PM都能拍馬屁了,創投裡講話還有奶水味的AO,你都能稱他大哥大姊了,畢竟你有求於人,對大學教授你怎樣不會懂得進退應對,討人歡心,講他們喜歡聽的偉大效益,如果你又能用務實的執行方法和經驗說服評委,案子不手到擒來呼?
審查結果
如果你的表現和計畫書一樣精采,會後幾天內你就會收到委員意見,除非是太好了直接推薦,或是太爛了直接不推薦,最常見的是有條件的的推薦,評委會要求你把這裡改一改,那裡刪一刪,有些分項會被直接砍掉或是合併。如果你OK,請把計畫書修正版在某天以前重新送件,評委確認無誤,就會推薦給指導委員會,指委員不會說No的,但會最後裁定你的補助款額度,你辛苦的SBIR申請案到這裡就算是過關了。
結案和請款
只要你好好執行計畫,結果不要差太多,結案絕對不會有問題的,請你放心。唯一比較有可能出問題,就是會計的部分。SBIR會計報帳十分嚴格,稍有疏漏就會不能報帳,你最好找專職的會計幫忙。這個會計帳務部分會在簽約時由承辨人員說明,你的會計必需完全理解遊戲規則,例如專款專戶,不能溢領,發票開立方式,人員易動通告等等,不難但很煩。另外,如果你的補助款是分二期領,有可能是簽約後領50%,結案完帳後再領50%。如果是三期,則有可能是簽約後40%,期中檢查後領30%,最後結案完帳會再領30%。
終於講完了,這章比我原本想寫的多了好多,加油吧,這是政府給你的募資機會,雖然不多,但夠你活很久把產品技術做出來,又不喪失股權,這等好康,別輕易放棄了。
http://startup20.org/tag/%E7%A7%91%E5%B0%88%E8%A8%88%E7%9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