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公司一分鐘就不上手
在還沒開公司之前,懷抱著創業的「夢想」,期望能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的開拓者們,常會覺得開公司就是要設立公司行號才是踏出開始的那一步。而在現實的狀況之下,開公司是學校沒教的事,背後非常多的雜務必需要處理,甚至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真正該 focus 的重點核心 (假如沒有好好的將這些雜務搞成 SOP 的話)。
通常開公司是苦難的開始,每次有朋友詢問我設立公司行號相關事宜,我都會經過一些簡單的評估之後,請朋友緩緩,原因無他,謹是時機尚未成熟,不急於一時設立公司行號。
一間公司除了人才之外,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買和賣,而牽動買賣間的關係就是會計。買賣各憑本事,會計往往是設立公司遇到的第一份功課。
在還沒有設立公司之前,金錢是掌握在自己手上,錢是進自己口袋。設立公司之後,錢是進公司,所有的收支都要清楚,為了達到收支清楚的目的,隨之而來的制式化流程就出現了,如果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人,剛好可以核對以下這些基本的項目,了解多少,確認一下是否這些雜務已經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 會計 (師) 事務所:如果對會計不熟,我還是會建議每個月花個幾千塊請事務所幫你處理帳目、稅務等相關的事情,畢竟絕大多數人一開始並不熟悉,也沒有必要花一年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做好會計。創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買和賣。
- 每兩個月準備進銷存發票給事務所,因花費而打統編的發票與收入所開出去的發票。
- 每兩個月換一次發票本,舊的寄給事務所,新的事務所寄到公司。
- 要賺錢至少要會開發票,成交一筆10萬的生意,10萬是含稅價,10萬/1.05是未稅價,稅金是未稅價*5%。記得打對方公司抬頭和統編。
- 每兩個月繳一次營業稅,前項的稅金 (銷項稅額) – 花錢打統編的稅金 (進項稅額) = 要繳交的營業稅。通常不是這麼簡單,還有分可抵不可抵的稅金,但這些細項請事務所協助處理即可,這裡講的只是大概念 (更不用說設備的攤提了,這篇不是會計專文)。
- 每個月交付公司所有薪資清單給事務所,發薪資同時也要簽收領款收據;完整一點的領款收據還需要註明應領金額、所得稅額 (達條件預扣 5%)、勞保負擔金額、健保負擔金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2%,如果繳費門檻的話,通常是 5000,學生或特殊群族不在此限)、其它哩哩扣扣的金額,最後才是實領金額。這聽來好像很熟悉,就像我們在當別人員工時常見到的那張薪資單 (怎麼現在看來似乎很麻煩)。
- 每個月領錢支薪或自動轉帳,跑個銀行帶個大小章吹個冷氣坐一下,等叫號處理。我相信很多時候還是有非自動轉帳的機會,每個月跑一次銀行算是很客氣了,所以開戶銀行最好是選個方便的。
- 每個月繳交公司的勞保、健保帳單。
- 每年年底薪資扣繳憑單,並繳交薪資清單那個項目中的「所得稅額 (預扣 5%)」給政府。通常一開始還不需要考慮兩稅合一的問題,除非公司一開始錢景就很好,就要請事務所協助處理一下。
- 每年5月繳交營所稅,那種矛盾的痛就像是每年我們在繳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感覺一樣,比較不一樣的是這個數字代表公司有沒有賺錢。
- 其他任何可能需要用錢的地方,在我們還是員工的時候,這個流程叫請款。
以上是設立公司後,週期性需要處理的事情,盡早熟悉並規劃可以在花費最少的時間下將事情一一處理完成。記住一點,這只是設立公司的開始,還有很多次要但必須做的事情沒有條列出來,開公司前真的真的務必要做好心理建設,否則接下來的身兼數職 (業務、行銷、企劃、產品開發、會計) 該如何迎接公司的成長呢。
http://www.sappmemo.com/2013/06/23/443/do-not-start-a-company-one-minute-to-get-started/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