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審查篇:知性、理性與感性的作品(李慶芳)

 

2009920來到雲林科技大學參加政大個案團隊的月會,今天我得試教,所訂的題目是:「Sense要怎麼學?」為了引起在座老師們的興趣,同時又能與我討論的主題相結合,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學術性的問題:「當你審查文章的時候,你是怎麼評估一篇文章的好壞呢?」其實,我內心想知道的是「有經驗的熟手(資深教授)關心的重點是什麼?沒經驗的新手(博士生)關心的又是什麼?這個差異應該就是Sense吧!可以跟我的個案相呼應。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會巧妙地先問博士生的意見,再問問資深教授的看法。這樣是順序是相嵌著個案教學的技巧,倘若我先問資深教授的看法後,那麼新手大概也不敢表示任何意見了(註1)。當然,我也試著從回答中不斷問自己學到什麼?這是質性研究者必備的三個習慣之一(註2)。其中,政大周玲臺教授以「知性、理性與感性」的標準,似乎激起我的好奇心,解讀之後發掘的確是從審查人角度來反省作品的一種方式。於是,我接著追問老師此三性的內在意義,類似於真實度、合理度與批判度的評估標準。以下,個人從解讀周老師的說明,再加上個人一些主觀的意見綜合整理而成。

 

知性的作品

 

首先,我問周老師:「什麼是知性?」,從周老師的說明中得知,原來『知性』係指這篇文章能帶來什麼樣的新見解(Now insight),也就是能否見所不見。審查人最關心的是,你的研究發現(research finding)能不能令讀者、甚至是學術社群所不知的新發現。假若你的研究發現根本就是基本常識(Common sense),那就顯示你的作品就會被退稿了。見所未見有三種層次,分別是新發現、新澄清與更上一層樓(註3)等三個層次。:

 

假若我是一位審查人,那麼我會從文章中的兩個部份檢視這個作品的優劣。第一,田野資料傳達什麼新意義;例如,徐宗國老師研究議題曾探討『喪夫的寡婦』,有一次與她在中山大學用餐時,她紮根於田野的深度令人佩服,我記得當時他提到其研究發現有兩個現象,一種是寡婦晚上睡覺時,還是會睡習慣的一邊,把另一邊留給已故的先生睡。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受訪的一位寡婦當時與三位男性朋友交往,其實都是很適當的對象,後來這位寡婦想找個老伴卻猶疑而不知挑誰?後來怎麼決定,這位寡婦跑去拜堂燒香問已故的先生可不可以再婚?後來先生答應了,她又接著問可以要挑哪一位成為老伴?

 

第二,理論上有什麼新發現,知性的標準是要求你要對既有理論建構相當完整的脈絡,你才會知道這篇文章是否有達到理論上的新發現。正如你的文章要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說法一樣,你得沈浸於文獻探討中並清楚知道巨人是誰?你才能從故事中發展出一個新見解,且可以對巨人(理論)有所貢獻,也就是找到有意義的研究定位。

 

說得很簡單,做起來就必須很堅持(註4)。但是,只要你這麼堅持的話,文章中的三個部份你就會做得非常好,並且具有一定的水準之上。首先是文獻探討部分能溫故知新,你要傳達新知,你就要相當熟悉舊聞(既有理論的脈絡),找出一條研究脈絡。其次是實務上的貢獻,文章為了達成新知,你就要有吸引人的故事,並從故事中找出對實務的貢獻(practical implication)。最後是對理論的貢獻(theoretical implication),填補了什麼理論缺口。總結來說,你的作品若能傳達新知,也就符合第一個『知性』的要求。

 

 

理性的作品

 

老師繼續說明第二個標準是「理性」,也就是文章合不合道理,這點跟合理度是一樣的。審查人會檢視你的文章是不是順理成章,你的邏輯推理過程是否真得能達成新知。關於理性這點,個人建議可以多看「名偵探柯南」,您大概就可以推理的邏輯是什麼?但不要看連續劇或許多新聞報導,其中有很多不合理之處;除非,你已經養成辯證的習慣,把你自己當作是主體,而把媒體(電視、報紙)當作是客體,邊看邊找當中不合理之處,把周遭事物作為訓練辯證思維的修練對象。

 

其次,審查人怎麼判斷文章的理性呢?第一個是檢視你是不是在套理論。倘若作者很機械化的找到一個理論,然後把理論當作書櫃一樣,把資料當作書放入書櫃當中,沒創意的理論,加上將資料塞進書櫃中,這就是一般人常批評質性研究只是會套套邏輯。第二個是檢視你的論點與資料能不能婆娑起舞。前提是當你已經發展出好的論點(arguments),這時審查人已經被你的論點所感動(感性),這時,審查人會想知道你是怎麼推導出來的,你的巨人是誰?資料怎麼與論點對話(dialogue reasoning),推導出這麼漂亮的論點。換言之,審查人想看柯南如何從線索去追出兇手是誰,過程中是否合理。

 

第三個是檢視你採用的引言(Quotation)是否合理,這些引言能不能說明你的論點,有則具備加分的效果。審查人會檢視作者有沒有假扮受訪者來發聲;譬如,受訪者如果是13歲,引言卻像是53歲才能體會而說出的話,顯然這個引言並不合理。第四個檢視你的資料呈現與分析的架構是否合理,每篇文章都有一種資料與理論對話(註5)的方式,以理論看穿資料背後不為人知的意義;例如,我們嘗試用調適學習來說明跨域合作,用資料的情境顯影(呈現)新的論點(argument)。

 

一位研究者要符合上述四點的要求,就得不斷地練習,甚至還要有一點藝術創作的天分。比較笨的方法是你不斷地模仿學習經典的文章,例如,將所有引言詳列出來,去體會大師是如何運用引言(Quotation)。此外,你也可以嘗試每閱讀完一篇經典之作,想一想大師是如何呈現、分析資料(註6),自己也可以模仿大師,借用大師的技巧做一遍,不過心態上應抱持著『不是完全的複製』,否則就沒有創意,先模仿而且設法超越大師,至少也應該有點不一樣的創意。總之,常常練習你就能體會其中的美感。

 

感性的作品

 

第三個標準是感性,文章是否能感動人心。到底一篇文章要感動誰的心呢?在此,我認為文章至少要感動三種人,第一種人是審查人(reviewers),一篇文章要過關當然要先感動審查人。周老師提到一種很特別的狀況:「當我認為這篇文章的知性與理性不足,若我被作者的苦工所感動,這篇文章也有可能被我接受。」因此,在文章中你如何才能感動審查人,特別當你下過苦工,審查人能感受你長期沉浸於田野,文獻追出一系列的脈絡,或者資料特別完整,那麼你就有可能感動審查人。

 

第二種是實務界人士,當你的文章寫出來之後,可以給田野中的受訪者看看,若你的作品不是文謅謅的八股,田野場域中的專家不僅能看得懂,而且還能會心一笑,表示研究發現能感動這些實務人士,提醒他們之前並未注意的事實。例如,侯勝宗老師(註7研究台灣大車隊,不僅深受司機欽佩,甚至還影響國內的交通政策。

 

第三種人是一般讀者,當然包括所有讀者與學術社群的學者。這些讀者看完你的作品之後,你是否帶領他們反思(reflection)既有的現象,而且有深刻的體悟或反省。例如,看完魯迅的作品,體會人的愚昧。

 

最後,嚴苛的審查人會以這三種感性來衡量你的文章是否達到標準。這時,感性有點像批判度,特別如果能讓實務界及學術社群眼睛為之一亮,換言之,這篇文章也符合了批判度。

 

國內質性研究的審查標準呢?

 

很多人國內學者對於質化研究的審查標準(心中的那把尺)心存疑惑,甚至認為質化研究的審查太主觀了。個人認為合格的審查人其實對於知性理性與感性的標準都有一定的理解,只是堅持不同罷了。這個狀況正是國內學術圈面臨的困難之一,有一次在TAOM年會遇到洪世章老師,老師考量國內處於起步階段,應該多多鼓勵,標準太高,會把有興趣、有熱忱的人都被砍掉了,還有誰願意做這種須堅持的研究呢?有些老師的標準可能會特別嚴苛,他希望刊登出來的是兼具科學與藝術的作品。個人則認為兩者各有理利弊,都對、也都錯,或許就讓這個學術社群去演化吧!相信自然可以長出適合台灣學術生態的質化研究。

 

後記:真實度、可信度、批判度的另一種說法

 

質性研究的標準不是信度、效度,而是真實度、合理度與批判度。信度、效度背後的意義或許與真實度、合理度、批判度雷同,但是質性學術領域應該用屬於自己的行話。這次在周玲臺老師的刺激下,我從知性、理性、感性說明評判質化研究優劣的這把尺,希冀能讓大家更理解這套評審的標準。

 

最後,知性、理性與感性也不宜硬梆梆的分開來看,事實上,三者根本糾結在一起,彼此分不開。例如,「理性中有感性,感性中有知性!」重要的是,你可從知性、理性與感性的標準中,修飾你的文章,設法創作並呈現美的作品。

 

參考資料:

蕭瑞麟,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的思考力。培生書局。

 

1:這就是帶個案的技巧之一。台灣的文化是,老師說什麼學生就聽什麼,大部分的學生不敢表示意見,若有,也指是成為私下聊八卦的議題了。

 

2:三個習慣是:對物件敏銳,樂於賦予意義,學到哪三個關鍵(3 Lesson Learned)

 

3:第一,新發現:研究者透過所採用的觀點詮釋個案資料後,讓看不見的事物被看見。第二,新澄清:研究者透過所採用的觀點詮釋個案資料後,讓原先看得見但模糊的事物,從新被看的更清晰。第三,更上一層樓:研究者透過所採用的觀點詮釋個案資料後,讓原先已經看得很清楚得事物,又重新被詮釋成另一層面的見解。

 

4:我不用「辛苦」這個字眼,用辛苦就有很多人會放棄,用堅持表示堅持就一定能達成。

 

5:對話係指以資料來說明理論,從理論來體會資料的一種互動關係。例如同樣一件事情(資料),大話新聞與2100全民開獎的評論卻截然不同,換言之,我們應該清楚自己所持的觀點,與如何看待資料。

 

6:例如,思維的制約。

 

7:侯勝宗老師任教於逢甲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http://reswithoutnumbers.blogspot.tw/2009/10/blog-post_0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